【皖东晨刊】在疫情防控中书写“民生答卷”

我市推动民生项目与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

发布日期:2020-04-01 16:51作者:郝腾飞 李阳 王玉荣 谢长华来源:皖东晨刊阅读:字体【  

    科学防控: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疫情发生以来,滁州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做好预防医养结合机构内的疫情传播风险。截至目前,全市35家医养结合机构入住5426名老年人和1063名医护、养老服务人员实现零感染。
    我市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对全市医养结合机构统一实施封闭式管理,进行“地毯式”摸排;建立督导机制,联合市卫健、市民政等部门开展不定期督导检查,对发现问题实行“一县一单、一日一单、日报日清”清单式管理;加强值班值守,建立日报告、零报告等制度。
    实时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坚持早、晚对在院老人和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建立定人、定点、定时清洁消毒制度,组织专人每日至少对门把手、电梯扶手、电梯按钮、公共通道卫生间、水龙头、便器扶手和公共活动室内的桌椅等消毒擦拭1次;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消毒,加强室内通风换气,老年人居室每半日至少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不宜开窗通风的及时配备机械换气通风设备,确保室内无异味。
    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在全省率先出台《滁州市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具体量化54项指标。市卫健委联合20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滁州市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实施方案》,组建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协会等8支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伍,招募600余名社会心理咨询师,组织两期约500余人参加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培训,为保障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儿童和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一旦感染,救治不仅棘手,母婴都会面临生命安危。为了确保孕妇和新生儿特殊群体能够安全,积极推进疫情防控期间生育全程保健服务,加大妇幼健康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服务资源供给,确保妇幼健康。
    健全妇幼保健服务疫情防控体系,建立“孕产妇在线”微信群和“妇幼健康在线”QQ群,开通“产筛结果”上线等,将日常工作改为线上指导、线上服务。通过“妇幼信息平台”,对已建册的21071名孕产妇,进行电话回访指导。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对所有服务对象测量体温,实行服务“预约”制,分时段准入,对出现的发热咳嗽等症状,指导其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截至目前,利用新媒体为孕产妇提供服务5748人次,全市无一例孕产妇感染事件发生。
    加强保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饮水问题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水利部门的重要工作,必须提供可靠保障,服务好群众。”近期,市水利局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把民生问题摆在重要位置,科学部署,认真安排,扎实做好群众供水保障工作,努力实现疫情防控与民生服务两不误,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为确保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安全,该局积极强化管理,全面落实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全天候掌握饮水工程运行情况,全力保障从“源头”到“龙头”的用水安全,让全市群众喝上安全放心水。截至目前,滁州市所有农饮水厂运行正常,未发生农饮从业人员病毒感染现象。
    加强行业监管,确保供水安全。积极加强水源地巡查,防疫期间加密巡查频次,及时掌握情况变化,确保原水安全;规范制水,根据制水工艺确保各类设施设备运行正常;加强水质检测工作,各地要牵头做好水质抽检工作,增加检测次数,各农饮水厂出厂水日检情况要每日报备县级水利部门。
    同时,做好疫情防护用品的配送工作,定时、定量向各水厂配送口罩及消毒药剂,强化各水厂供水抢修人员的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凤阳县实行水厂全封闭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出,做好厂区消毒工作,加强水源地巡查。南谯区为防止病毒传播,利用无人机在厂区内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喷洒消毒工作,并优化水费缴纳等服务工作,采取网络收缴。
    积极做好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民生工程,确保工程安全度汛。滁州市城区红庙一站、二站工程是今年续建的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民生工程,将于今年五月底实现主体竣工,满足度汛要求。
    民政爱民:织密兜底保障网络
    疫情防控是命令,生活保障是底线。疫情发生以来,滁州市坚持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与疫情防控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各类社会救助资源,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
    滁州市民政局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动;“地毯式”摸排全市民政机构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接触往来武汉或途经武汉等重疫区至滁州情况,对接触人员实施隔离观察;结合民政服务机构特点,细化实化防控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和“目标、任务、责任、落实”清单;建立疫情监测和日报告、零报告等制度,严格落实值班值守,保持信息畅通。
    加强困难人员兜底保障。明确对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根据需要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并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救助力度;对因探亲、旅游、务工等原因滞留本市,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流动人口,由急难发生地乡镇(街道)直接受理或实施临时救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临时救助98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21.2万余元。
    对新申请的社会救助对象,简化审核审批程序,积极推行审核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对新申请社会救助对象一时无法审批的,以临时救助形式“先行救助”;对已纳入低保的困难家庭延长定期核查时限,对需要进行复核的顺延核查期限。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网上审批新申请城乡低保对象1548人次、特困供养78人次。
    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组织社区(乡镇)及时通过电话、微信、上门查问等形式,了解辖区内受疫情影响造成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情况。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米(面)、油、蔬菜等生活物资5.3万余公斤,口罩8.7万余只、各类温度仪350余个、消毒液20余吨,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30人次。
    此外,疫情发生后,该局主要负责人带队到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等机构检查疫情防控情况,并要求各福利机构要每天对服务对象分房间开展体温检测,随时关注服务对象身体状况,严格各项防疫措施,确保民政服务对象安全、健康。截至目前,全市151家养老机构6342名入住人员和157名“隔离区”人员实现零感染。
    文化惠民:筑牢防疫精神阵地
    2月12日晚7点,滁州市图书馆在线开展“直面恐惧情绪,跨越疫情时刻”公益讲座活动,从疫情带给人们的惊慌焦虑心理到提出解决应对疏导方法,从情绪管理延伸到家庭教育,受到参加活动读者们的高度评价。这是市文旅局在疫情期间,用心为广大公众提供线上文化服务的一个侧影。
    疫情期间,为让百姓继续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激发抗“疫”斗志,坚定必胜决心,市文旅局多措并举,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编创曲艺作品加大宣传。全市共编创疫情防控视频音频100余部,以地方口音、快板、戏曲、说唱等形式,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忘不了。截至目前,网络传播量达170万次,覆盖人群超400多万人次。如天长市文化志愿者编演的地方评话《疫情防治十大劝》已被人民网报道,全椒县的《老陈呱全椒》、来安县半塔镇的《疫情防控宣传小快板》、定远县严桥乡的《冠状病毒不可怕》宣传小快板等,得到群众好评。
    免费开放“数字图书馆”。全市各家图书馆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文化服务,读者足不出户就可阅览电子书刊杂志,联合喜马拉雅听书APP为读者送去万本好“书”,为读者提供新的阅读模式。拓展线上新活动。我市各家公共文化馆利用网站、微信等载体推出线上文化活动。滁州市图书馆灵活运用读者交流群,开展“战疫情 不孤读”品牌线上活动32场,线上投稿、影音推荐、互动游戏等,受到1900名群成员的欢迎。
    此外,全市各家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数字资源优势,开展线上培训。全椒县文化馆联合文雅慕课平台,上线400门免费慕课,定远县文化馆每日网上开设一门线上公开课,涉及器乐、书法和美术等,天长市文化馆开设线上舞蹈、二胡培训课,弥补市民长期居家玩手机、看电视的无聊。
    推送网上看展览。我市各家博物馆开展线上展览展示。滁州市博物馆网上VR全景虚拟参观正常开放,观众可模拟实地走进博物馆在线参观。天长市博物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线上观展服务,博物馆爱好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线观看全国100个博物馆线上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