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日报】文旅合璧 以奋斗之姿擘画诗与远方

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十三五”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1-01-20 16:20作者:市文旅局来源: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阅读:字体【  

    强基固本 文旅融合绽芬芳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效显著。着力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四个十工程”试点建设,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美术馆和南谯区图文二馆、明光市图文博美四馆、全椒县文化馆建成开放。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提前实现村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全覆盖,建成投用“农民文化乐园”179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3个、普通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732个;创新建设市民文化乐园58个,建成投用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2个。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拥有国家一级图书馆5家、一级文化馆7家,总数居全省第一。完成市级公共文化场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施城乡均衡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向乡村延伸,建成遍布城乡的图书馆分馆117个、文化馆分馆100个。天长市入选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试点。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惠民工程强力推进。2018年9月完成全市直播卫星户户通14.3万户建设目标,并顺利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广电局的验收,广大农村地区收看电视节目多达50余套,收听广播节目10余套。大力推进农村应急广播建设,采用有线、无线两种传输方式,建成投用市级控制平台1个、县级控制平台8个、乡级分控平台112个、村级广播室1080个、接收终端17481套,建成投用总数居全省首位,实现市县乡村组五级全覆盖全贯通。实施“141”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计划,全市共建成投用行政村数字农家书屋1029个,配置数字出版物3333.5万册。创新实施“两创两培”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创建农家书屋示范县4个、市级农家书屋示范点55个,培训农家书屋管理员6000余人次。蒋集镇农家书屋等9个基层单位入选全国“服务农村、服务农民”先进集体。

    “十三五”以来,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导向系统进一步完善,旅游通达性、便捷性显著增强,累计新增各类旅游导向标牌1500多块、风景道路面彩色标记线近100公里。累计新建改建标准化旅游厕所204座,全部评定质量等级和实现百度地图上线。累计新增各类旅游停车场15万平方米以上,智能停车服务不断完善。滁州智慧文旅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文旅大数据中心和“一码游滁州”客户端平台主体完成,2021年全面建成运行。12301旅游投诉举报平台实现“网页+移动端+电话”三线接诉。

    文化惠民 春风化雨润万家

    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创新推进。探索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文化活动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公益文化活动供给能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入选国家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项目,市图书馆成为全国首家整体委托社会运营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先后实施送戏进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惠民文化活动。坚持每村每年1部戏、每季1次读书活动、每月1部电影,累计送戏下乡589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458万场,举办各类读书活动2万余场,广播放送疫情防控知识、防汛抗旱信息以及娱乐节目等14万余条。推进文化“扶智扶志”,开展农技讲座等活动1500多场次,覆盖全市123个贫困村。连续5年开展民生杯文化站调演45场;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推动优质出版物全民共享;举办“出彩滁州人”演出季活动6届12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 450多万人次,该项活动已经成为全市人气最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辐射范围最广的一个大型文化品牌。

    “书香滁州”建设方兴未艾。大力实施“公共阅读设施建设推进工程”“阅读队伍培育工程”“机关阅读提升工程”“惠民阅读服务工程”“悦读滁州引领工程”,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至“十三五”末,全市公共阅读场所总藏书量超350万册,电子图书总量超4000万册。培育省级书香乡镇3个、书香社区2个、书香之家61户、全国书香之家7户。连续4年举办全民阅读启动仪式,承办第五届安徽省全民阅读启动仪式,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00余场次,“书屋书香·阅读悦享”“欣阅读”等3项活动入选全省十佳推广活动。出台《滁州市民营艺术院团舞台艺术创作孵化及展评奖补办法(试行)》,加强文艺创作扶持力度,10个剧目入选国家、省级孵化项目,黄梅戏《一个都不能少》获第33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奖。2018年以来,连续3年开展“红色电影+党课”活动,累计开展10399场次,线上线下受众251万余人次。

    留住根脉 薪火相传唱新韵

    文物保护工作持续强化。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普查登记文物4885件,现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6个、省级文保单位34个、市级文保单位34个、博物馆8个(非国有博物馆2家)。完成明湖工程范郢遗址、苏滁产业园区宋代墓葬、第三污水处理厂工地、清流路砖室墓、滁阳路古墓等一批遗址文物的发掘保护工作,累计出土文物41件(套)。完成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上水关·下水关·广惠桥、朱家小楼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藕塘烈士陵园及纪念馆、大桥中原局三次会议纪念馆等一批红色纪念专题馆以及吴敬梓故居、吴棠故居、章益故居建成开放。滁州市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遵阳街、北大街、金刚巷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入选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系全省首批和唯一。

    非遗保护发展迈入全新阶段。出台《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推动非遗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迈入法制化。健全完善非遗四级名录体系,累计新增非遗名录省级5项、市级34项。开展全市第二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新增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等登记入库项目数十类255项。不断加强基础保障投入,2018年起设立市级非遗专项保护经费150万元/年,市级非遗传承人补助标准提高至4000元/人年。传承能力持续推进,建成投用非遗馆4个,创建非遗传习基地、非遗教育传习基地23个,培育省级非遗传承人7人,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培训90余期、4000余人次。提升项目保护水平,设立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结合传统节庆和琅琊山庙会、全椒走太平等民俗活动,集中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着力探索非遗保护项目开发利用,加大传统饮食和中医药类非遗项目挖掘开发力度,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乌衣非遗小镇、凤阳小岗村非遗工坊一条街。贯彻“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开展非遗日、非遗月和“我们的节日”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等系列宣传展示和教育传习活动500余场次,覆盖全市100个乡镇、60多个景区、100多所中小学校。

    产业带动 诗意满怀向远方

    2019年2月,市文化和旅游局挂牌成立以来,我市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总思路,围绕机制创新、产业融合、产品供给等,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全方位、多维度融合发展,新的文旅产业格局和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超1.2亿人次,旅游销售收入超1030亿元,较“十二五”分别增长111%、138%。

    建设“1号工程”。编制实施《滁州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全域旅游规划》及《节点设施配套标准及道路设计导则》,全力打造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拳头旅游产品。风景道主廊道(主线道路)总长约430公里,跨联8个县(市、区)30个乡镇69个美丽乡村27个扶贫村,以“一核(琅琊山)一廊(主廊道)六口(6个高速主入口)七段(7个特色区段)十五支(15条连接支线)”的空间布局和“主廊+支线+绿道+节点+驿站+产品”的产业结构,建设皖东“千里画廊”,带动沿线众多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业态发展,打造滁州特色景观道、休闲道、产业道、富民道。全力实施风景道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至2020年底已主体建成主廊道261.38公里、沿线各类配套服务设施90多个(处)。2021年主廊道将实现全线贯通,2022年力争主体建成运营。

    坚持项目引领。实施旅游业“五个一批”(精品景区、特色线路、新业态、特色商品、领军企业)建设工程,培育重点文旅项目106个,总投资超1400亿元。7个项目入选全省首批“512”重点项目库,数量居全省前列。2020年谋划确立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滁州明湖文旅片区、滁州古城文化休闲旅游区、环琅琊山旅游区、皇甫山森林旅游小镇、南谯荣盛龙湾湿地度假区、天长东部旅游区、来安南部休闲度假区、凤阳全域旅游示范区、全椒慢城旅游区“十大”重点文旅项目(含子项目22个),总投资达1690亿元,截至2020 年底,累计完成投资约230亿元,13个项目投入运营。谋划风景道沿线文旅招商项目70余个,计划总投资达380亿元。

    推进品质提升。编制实施滁州市文旅品牌创建三年行动,全面提升文旅产品供给水平。围绕“醉翁文化”“大明文化”“儒林文化”,推动琅琊山景区提质升级,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动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公园建设,激活“凤阳是个好地方”文旅龙头;完成吴敬梓故居升级改造。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创建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42个(其中4A级景区6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旅游小镇(旅游乡镇、乡村旅游示范村、旅游古村镇等)36个,省级旅游研学(康养等)基地12个,省级旅游农家乐、民宿199个;创建滁州市印刷包装科技产业园、长城影视基地等4个省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培育特色旅游商品88种。南谯、全椒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宣传造势 擦亮城市新名片

    对外交流丰富多彩。“十三五”以来,共有180余家文旅企业、220种文旅产品走近国内国际大型展会、商贸等文旅交流推介活动,30余种文旅产品获得国家行业大奖。持续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发展,面向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及高铁沿线城市举办推介会等专题活动50余场。主题活动推陈出新。精心策划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旅推介活动,推出琅琊山庙会、正月十六走太平、桃文化旅游节等多个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文旅活动,举办千秋剥菓节、年货节、网红采风踩线、5·19旅游日主题活动等20多类2000多场次文旅宣传推广活动,运用直播、VR、AR等线上渠道开展“云游滁州”、“扶贫赶集”等特色推广活动。宣传矩阵初步形成。先后开通滁州文旅抖音、微博、微信、头条号,主打新媒体,携手全国领先的旅游攻略平台“马蜂窝”、休闲旅游平台“同程旅游”等OTA服务商,共同打造集游、住、吃、购于一体的“一码游滁州”旗舰馆。2020年,FM105.4“滁州交通音乐广播”频率正式升级为“滁州旅游交通广播”,全面融入文旅元素和服务功能,实现广播与文旅跨界联合,靶向定位600万长三角自驾人群,累计策划200期文旅专题节目,每日播出时长240分钟以上。

    宣传营销成效显著。《品游滁州》出版发行,全方位展示滁州生态、历史和文化魅力,打造“诗与远方”滁州样板。《滁非绝色》旅游宣传片获中国广告实效案例大奖。“寻找滁州文旅之‘醉’”短视频大赛话题“滁非你来拍”总阅读量破2.1亿,全平台活动点赞504万人次。110余家文旅企业、200余种产品入驻“一码游滁州”城市旅游旗舰店和“滁州文旅惠民惠企云端购”网络推广平台,销售总额超3200万元,有力带动疫情影响下文旅行业企业复苏回暖。滁州文旅“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展模式获选国家文旅部纾困惠企推动复工复产典型经验做法收到表彰并在全国推广。

    “十三五”以来,我市以建设“文化强”“旅游强”“新闻出版强”“广播影视强”为目标,统筹发挥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资源优势,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滁州日报2021年1月19日9版特别报道.pdf